查看原文
其他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徐敏 青衣仙子的一维空间 2022-08-10

左叶事件始末

© 徐敏|文


左叶事件现场照片



1957年,正逢提倡大鸣大放的时候,发生过一个轰动全国的“左叶事件”。现在回头去看,怎么都是一个普通的新闻事件。但就因为它发生在一个特殊的时期,因为特殊的背景,而发酵成为全国性的事件,不少人因此深陷其中,甚至含冤而死,几十年后又才平反改正。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那年417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由刘少奇陪同,在北京参观首届全国农业展览会。当天观众达数千人,获准进场的文字、摄影记者和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的摄影工作人员也有60多人。当场内观众意外发现刘少奇和伏罗希洛夫也来到展厅参观,顿时群情激动,热烈鼓掌,纷纷围上前来,很快便形成了间隔一米的人墙。见此情景,记者、摄影师们也都争先恐后,纷纷抢占有利位置。一时间现场出现了拥挤现象,秩序有点失控。


当时,在现场担任向导,并负责维持秩序的农业部部长助理左叶,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不免感到紧张。恰好在这个时候,摄影师韩德福看见他挡在前面,随手拉了他一下,要他让开以便拍照。精神高度紧张的左叶当即发火,问道:你要干什么?韩德福说:我要干工作!左叶想也没想,脱口而出说道:是你的工作重要还是我的工作重要!再挤就让你们滚出去!


原本,这样的事情发生之后,双方协调一下,左叶检讨一下自己的粗暴,记者和摄影师们也体谅一下他的处境,反思自己在采访活动中应当遵守的秩序。事情就过去了,说不定双方还能成为朋友,遇到类似的场景,还能相互配合。


然而遗憾的是,事情却往另外一个方向,不受控制地走了下去。


先是记者洪克,写了一篇题为《部长助理与摄影师》的小品文,刊发在57日《中国青年报》的第三版上。洪克是《中国青年报》美术部下属的摄影组组长,28岁。是现场的目击者。


他在文章中说,当时采访的记者很多,秩序比较乱,而身材矮胖的左叶,却总是站在刘少奇和伏氏身前,多次挡住了摄影镜头。这让摄影师和摄影记者十分头痛。所以,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摄影师韩德福实在没办法了,便走过去轻轻拉了那位同志一下说:“同志,请你让开一点!”在一般情况下,摄影师遇到的回答是“好”,人也马上避开。


但这次韩德福所得到的回答却是任何人也想不到的。那位同志扭过头来理直气壮地说:“怎么!你重要还是我重要!再挤就叫你们滚出去!……”他那眼睛睁得大大的,十分吓人,韩德福一时搞不清是怎么回事,只得走开了。
洪克认为这是骂了所有在场的记者,因为他的口气是“你们”。


接着,外交部新闻司的一位同志来了,他朝洪克和《北京日报》的摄影记者说:“你们别挤了,再挤就叫你们滚出去!”洪克见他盛气凌人,忍不住说:“同志,你说什么都好,可是骂人不好吧!”


那人回答说:“这不是我骂的!是我传达别人的。”


洪克后来打听清楚了,原来那位骂人的人是农业部的部长助理左叶。


文章发表前,为谨慎起见,《中国青年报》将文章小样由专人送到农业部副部长刘瑞龙手中,征询意见,又给农业部负责处理此事的相关人员打电话,让左叶看看小样,并陈述自己意见。与此同时,报社也将小样分送给当时在场而又目击此事的新闻界同行《人民日报》摄影记者高粮、《北京日报》摄影记者王一波及韩德福三人。


韩德福认为,除了韩德福拉了拉左叶的胳膊被写成拍了拍左叶的肩这个细节外,文章所述完全符合事实。高粮和王一波也认为文章所写情况与事实吻合,并要求这篇文章一定要见报。


刘瑞龙和农业部相关人员认为文章小样的事实与精神都与他们掌握的材料有出人,建议暂不发表,中宣部出版处副处长王谟要求编辑部把事实搞清楚,发不发表由编辑部决定。左叶认为他没有骂人,但对《中国青年报》特地向本人核实情况这种态度表示感谢。


鉴于这种情况,《中国青年报》编辑部经协商后决定发表,但删去了一些尖锐的字句。文章最终发表在57日第3版的“辣椒”副刊上,“辣椒”是专门登载批评性文章的栏目。文章虽然被框上了花边,但文章内容没有提及左叶的真实姓名,还取消了配合文章的漫画,这表明《中国青年报》已经做了弱化处理,是有所保留地将这件事公布于众。


即便如此,文章一经发出,当天编辑部就接到了许多读者的来信和电话,对这种限制记者活动和歧视新闻工作者的现象表示了义愤。


洪克的《部长助理和摄影师》发表后,引起连锁反应。58日《文汇报》发文《新闻记者的苦恼》和《尊重新闻工作者》。59日,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召开新闻工作座谈会,讨论“左叶事件”,《工人日报》发文《辛苦了和滚出去》,比较周恩来与左叶之间对待新闻工作者的巨大差距。510日,《人民日报》三连发,包括杂文《要学会尊重人》、讽刺诗《官僚架子滚开》和漫画《丢掉官架子》。511白,首都各界新闻单位的记者在《北京日报》编辑部就记者在采访中遇到的人为障碍举行座谈会,新华社也发表对此事件的通稿。随后《大公报》《解放日报》《光明日报》等报纸也参与进来,上海、重庆、沈阳、广州、四川等地相继召开座谈会,很快形成了一场全国新闻系统的大讨论。


就在舆论呈现一边倒的趋势下,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这不同声音的文章同样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文章认为,在场的某些摄影记者和摄影师,为了摄取精彩的镜头,不惜把展览会上珍贵的统计表挤掉,把陈列品搞乱,争相拍摄,造成拥挤和紊乱的局面,个别同志甚至还站到展览品上去拍摄。其中一位记者竟以蛙泳的姿势,从少奇同志和另一位负责同志的缝隙中挤进去。象这样为了达到自己采访的目的,竟不惜采用一些粗鲁的办法的例子是很多的,会使任何人感到头痛和愤慨!洪克同志只是孤立地批评了部长助理的缺点,却没有更全面地客观分析当时的情况,这不能不在读者中造成一种片面的印象。这篇文章为张志刚所写,题目是《互相协助,彼此支持,让我国的新闻事业更加欣欣向荣——对“部长助理和摄影师”一文的意见》,发表在《中国青年报》1957521日第4版上。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仍停留在双方各抒己见的层面上,并未互扣帽子。


但事情到了1957713日,中国记协召集了一次专门座谈会,对“左叶事件”进行对证、核实。会议由协会会长邓拓主持,到会的有农业部副部长刘瑞龙、左叶及农业部其他工作人员,5位农业展览会工作人员及外交部新闻司蔡再杜、中宣部新闻出版处王谟。媒体方面有《人民日报》袁水拍、高粮,《工人口报》王源,《北京日报》周游、王一波,《中国青年报》吴一铿、洪克,《文汇报》姚芳藻等二十余人。当事人韩德福及其同事刘玉波因公出差,事后补写了书面材料。


会议的结果在1957814日对外公布,当天《人民日报》第一版,以“新华社13日讯”为电头,发表文章《新闻工作者协会调查证明:左叶事件报道失实——揭穿了右派分子恶意夸张煽起反动火焰的阴谋,本报和许多报纸检讨了在处理这一事件中的错误》。


农业部副部长刘瑞龙在会指出,以前各报的报道与事实有很大出入,应该调查清楚。……在座谈会上,左叶声明,他没有像报上所说的那样骂过记者。他宣读了他的书面检讨。他说他当天是负责为参观农业展览会的外宾带路和维持秩序的,精神比较紧张。当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影师韩德福要把他拉开的时候,他曾说:“你怎么这样态度,你这个态度对吗?你是干什么的?”韩德福说:“我是干工作的!”左叶就说:“你的工作重要,还是我的工作重要?”他检讨自己当时态度急躁,说话的口气也不妥当。但是他声明确实没有说“再挤就叫你们滚出去”这句话。


农业部对外联络局局长席凤洲,人事司副司长李兴,和农展会工作人员崔力群、瞿宁康、叶超麟都说,他们当时在场,看到左叶精神紧张、态度急躁是事实,并且听他说过“你的工作重要,还是我的工作重要?”,但没有听到他骂记者,也没有听说“再挤就叫你们滚出去”这样的话。


外交部新闻司的蔡再杜说,他就是报纸上所指的新闻司的一个工作人员,但是他并没有说“传达别人命令”的话,他当时还不知道左叶是谁。


当事人韩德福在书面材料中说,他那天要拉开左叶的时候,他的胶片已经拍完,他之所以去拉,是因为另一摄影师刘云波正在工作,手中的摄影机距离左叶的头部只有半公尺,一方面左叶挡住了镜头,一方面如不拉开他,他的头就要碰到机器上了。韩德福说,左叶被拉后很生气,一回头就说:“你怎么拉人?”韩说:“不拉你,机器就要碰到你的头了。”左气愤地说:“你重要还是我重要!”接着又说了一句什么话,韩说:“当时我听得不太清楚。”


《人民日报》的文章,与《中国青年报》的“左叶事件”,在三个地方有很大不同。一是农业部相关人员证实,左叶说的是“你的工作重要,还是我的工作重要?”而不是“你重要还是我重要!”措词上突出了工作性质,而淡化了个人色彩。同时也否认了左叶骂记者滚出去的话。二是韩德福在书面材料中,对左叶是否说了“再挤就叫你们滚出去!”的这句话不能确认。三是为“左叶事件”定性:“这件事是被新闻界右派分子加以夸大渲染,借以反对人民、反对社会主义、反对共产党领导的政治进攻的一个导火线”。


这个性质就严重了。此前中国记协在5月中旬也进行过集中讨论,却没有详细调查,也没有给予定性。但时间进入8月,反右已经开始,各大报纸都在深刻检讨,一场对证核实会就变成了一边倒的“检讨会”。而且原本713日已经完成的调查,却拖到814日才对外公布,整整迟了一个月,其中缘由不得而知。


多年后,学者韩伟峰就中国记协版的“左叶事件”分析说,就内容而言,,有两点值得怀疑。一是韩德福对左叶是否说了“再挤就叫你们滚出去!”前后矛盾;二是外交部新闻司的蔡再杜说他不认识左叶。据左叶回忆,是上面点名让他负责接待和保卫工作的,他与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通过电话,商量过工作,蔡再杜说他不认识左叶的可能性非常小。


事情之所以完全逆转,是背景使然。一位“理论权威”发话说:“这是右派利用左叶事件向党的新闻事业发动进攻。”很快,各地召开的新闻工作者鸣放座谈会迅速转向,各类大帽子铺天盖地而来。


各省市的新闻界都把“左叶事件”定性为“右派分子凭空捏造”、“右派分子发动的猖狂进攻”。凡是在报刊上写过报道、小品、诗文,画过漫画,或在鸣放座谈会上发表过议论,提出过意见的编辑、记者,乃至有关主管,无不受到牵连,反复追究,轮番批判。许多人被划人另册。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小品文《部长助理与摄影师》的摄影记者洪克,和编发此稿的文艺部主任昊铿,双双被划为右派,后者还因此含冤去世。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全国各省、市有81家报刊的负责人,由于卷人“左叶事件”而被撤职,其中被打成右派者多达千人,受批判的就更是说不清了。


一个原本普通的“左叶事件”,如果处理好了,不但可以促使各方反思,还能改善新闻媒体与各级部门的关系,结果却因权力的介入而走向反面。这是很值得深思的。


参考资料:
高粮《关于“左叶事件”》
韩伟峰《回顾左叶事件》
百度百科《左叶事件》

  推荐阅读  
极其难得的私密照片(最新版2)|袁昌英
佳人薄命 |大梦一觉浮生尽 |互斗
那天只有他站着幸存的女兵|泽连斯基
玉碎 |飞来横祸 | 文化人|尊师|好人
一卦成谶 | 宁为玉碎 |性压抑|夹缝
奇葩标语|永不宽恕|她一生低调|反目
忏悔部长们看戏|悲喜人生|民国女神
零落成泥碾作尘 |胸怀|最晚改正的右派
殊途同归他遇到了伯乐|大难不死
王家的二小姐他的名字来自诗经|陨落
走向深渊人不收我天收我|他是一座丰碑
日久见人心守望一生卧底|老照片
这些命题者太坏了|校园|笔能杀人|智斗
死不相别|溺水而亡的夏曦|没有妻妾的元首
六十年不离不弃|他对得住两个女人|轮回
此心不变看错人了|永不离弃|我的1978
苦命鸳鸯|破镜重圆|孽缘|归来|选择
娃娃兵|姻缘前定|伪造的英雄|魂断杨庄
康生质问她为什么不举手|无法跨越的鸿沟
不愿面对|内疚|他没学会复杂|黄昏恋
一句玩笑话引出的灾祸|倔老头|稿费知多少?

他拒绝检讨待遇有别|守住良知|未了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